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可因岁运加临或时邪感冒所致。症见身热烦躁,口渴引饮,夜卧不宁,头旋眼黑,小便赤涩,脉躁疾。治宜清火润燥。用柴胡清肝饮、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等方。参见眩晕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见王氏医案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因误食钩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解毒诸候》。钩吻又名断肠草、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咽脘腹烧灼疼痛,呕噁流涎,吞咽困难,或腹胀腹泻。继则眩晕语蹇,肢麻无力,
见《滇南本草》。即鳢鱼,详该条。
病名。《女科撮要》:“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即儿枕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