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证名。指便下多气泡如蟹沫状。见《世医得效方》卷六。为气痢证候之一。详见该条。
即齿,详该条。
脉来细小而如物悬空摆动。为元气大虚之象。《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小腿部的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
维医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公元九世纪。主要内容介绍当时维医常用药物,如牛角、石榴、雪鸡脑、狼骨、山羊胆汁、狗脑、茴香。内容简单朴实,丝毫未涉及理论,反映了早期维医学朴素的面貌。现只有手抄本。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出《救荒本草》。为胡枝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