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类中风。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猥皮,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阳气亢盛之极。食,腐蚀、消耗。①阳气过亢,火热耗气,使正气衰弱。②辛热壮火之药,亦能使精气耗损。
【介绍】:见刘瑾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颧部的一种疔疮。即颧疔,详该条。
①阻格不通、格拒。《灵枢·脉度》:“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素问·气交变大论》:“阴厥且格。”②吐逆证。《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
与顺传相对而言。病证不按一般规律发展。如温热病从卫分证迅即发展至心包证候。《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熊胆、牛胆、石决明、车前子、泽泻、细辛、茺蔚子、龙胆草、干地黄。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温酒送下。功能清热解毒。治肝胆火热,火邪为病,两目肿痛。②《证治准绳·
病名。亦称耳卒聋、卒聋。系指耳聋之卒然发生者。《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暴聋多属实证。多由:①外邪壅滞经络,致使气机上下升降不利所致。其症头昏闷重、咳嗽、鼻塞涕清,或恶寒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