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牙龈肿硬如蕈状。见《外证医案汇编》卷二。牙蕈形似核桃,坚硬,由心胃之火煎熬而成,不可针破,否则失血难痊,宜耐性调理。治宜清胃泻火,消肿散结。可选用皂角刺、穿山甲、当归、川芎、黄芩、栀子、红花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阳漏之别称。详该条。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即皂荚子,详该条。
即下眼睑。见胞睑条。
病证名。小儿感受风邪而致的四肢运动障碍。《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夫小儿中风不随者,因风邪中于肢节,客于筋脉。若风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痛;若挟于热,则缓纵不随也。”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治宜疏风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郁金,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足面,状如粟米,痒极入骨,急隔蒜灸之。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五品。
【介绍】:见刘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