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程邦贤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泽兰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病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类经》注:“大惊卒恐,则神志散失,血气分离,阴阳破散,故气乱矣
《古今医鉴》卷十三方。铅丹、朱砂、枯矾各等分。为末,枣肉为丸,黄豆大,每服三至四丸,戳针尖上,于灯焰上烧存性,研细,凉米泔水调下。治小儿吐泻。
病名。系指喉癣之因于棉花疮毒未尽,结于咽喉而致咽喉腐烂者。《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棉花疮毒未尽,而结于咽喉,其状周围紫晕,渐至腐烂,烂上则鼻平陷,烂下则饮食难进……当以清热凉血,补脾为主。”参见杨梅
①见《中药材手册》。为刘寄奴之别名。②见《江西草药》。为鹿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疝之俗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风湿郁结经络,津液输布失常,凝滞为痰,则见四肢痿痹,屈伸不便,如果眼皮及眼下有烟灰样黑色者,则为痰之确证,宜从痰湿施治。
书名。清·郑重光撰。4卷。书成于1707年。卷一伤寒治效;卷二暑证,疟疾,痢疾治效;卷三诸中证,男病冶效;卷四女病,胎产治效。郑氏擅长于内科杂病及妇产科,诊治疾病颇有胆识。方治以温补见长,医案记录较生
指十二经之络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传注十二络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