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赤脉贯睛,详该条。
见《验方新编》。即米皮糠,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又卷首1卷。明·殷之屏撰。刊于1582年。本书根据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共编为100首,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无方歌)。此外于卷首辑有运气,经络、病机、歌赋和医论。本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多因胃热络伤,或心、脾、肝、肾劳损而致。《临证指南·吐血》:“内因起见,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及恣情纵欲以贼肾脏之真阴真阳也。”其症身无表邪,脉不浮
①见《本草纲目》。为松木皮之别名,详该条。②出《肘后方》。为槲皮之别名,详该条。
亦作“人痾”,五不男之一,亦称“变”。见清·卢若腾《岛居随笔》。类于两性畸型,俗称阴阳人。详五不男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