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谷精草

谷精草

《中国药典》:谷精草

药材名称谷精草

拼音Gǔ Jīnɡ Cǎo

英文名FLOS ERIOCAULI

别名耳朵刷子、挖耳朵草、珍珠草、鼓槌草、衣钮草、谷精珠[头状花序]

来源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性状本品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揉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花茎纤细,长短不一,直径不及1mm,淡黄绿色,有数条扭曲的棱线。质柔软。无臭,味淡。

鉴别本品粉末黄绿色。腺毛头部长椭圆形,1~4细胞,表面有细密网状纹理;柄单细胞。非腺毛甚长,2~4细胞。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扁长六角形,壁上衍生伞形支柱。花茎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表面有纵直角质纹理,气孔类长方形。果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豆粒状增厚。花粉粒类圆形,具螺旋状萌发孔。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两种,在不同地区亦供药用:赛谷精草(流星草)Eriocaulon sieboldianum Sieb. et Zucc. ex Steud.;华南谷精草(谷精珠)Eriocaulon saxangulara L.。

(2)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睛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谷精草

药材名称谷精草

拼音Gǔ Jīnɡ Cǎo

别名戴星草(《开宝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纲目》),移星草(《现代实用中药》),珍珠草(《江苏植药志》),鱼眼草(《陆川本草》),天星草(《南宁市药物志》),佛顶珠、灌耳草(《四川中药志》)。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带花茎的花序。8~9月采收,将花茎拔出,除去泥杂,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叶簇生,线状披针形,长8~18厘米,中部宽3~4毫米,先端稍钝,无毛.花茎多数,簇生,长可达25厘米,鞘部简状,上部斜裂;头状花序半球形,直径5~6毫米,总苞片倒卵形,苞片膜质,楔形,于背面的上部及边缘密生白色棍状短毛;花单性,生于苞片腋内,雌雄花生于同一花序上,有短花梗;雄花少数,生于花序中央,萼片愈合成佛焰苞状,倒卵形,侧方开裂。先端3浅裂,边缘有短毛;花瓣连合成倒圆锥形的管,先端3裂,裂片卵形,上方有黑色腺体1枚,雄蕊6,花药圆形,黑色;雌花多数,生于花序周围,几无花梗,花瓣3,离生,匙状倒披针形,上方的内面有黑色腺体1枚,质厚;子房3室,各室具1胚珠,柱头3裂。蒴果3裂。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水稻田或池沼边潮湿处。分布安徽、扛苏、浙江、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亦产。

性状为带花茎的头状花序。花序呈扁圆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鳞片状浅黄色的总苞片,紧密排列呈盘状;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细粉;用手搓碎后,可见多数黑色小粒及灰绿色小形种子。花序下连一细长的花茎,长约15~18厘米,黄绿色,有光泽;质柔,不易折断。臭无,味淡,久嚼则成团。以珠大而紧、灰白色,花茎短、黄绿色,无根、叶及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谷精草水浸剂(1:6)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毛谷精草水浸剂,也对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须疱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效(试管内双倍稀释法)。谷精草(品种未鉴定)煎剂(100%),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有效浓度为1:320(试管法):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弱。

性味辛甘,凉。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

②《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入肝、胃经。

《本草经疏》:"入足厥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

①《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②《纲目》:"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注意①《本草述》:"忌铁。"

②《得配本草》:"血虚病目者禁用。"

复方①治风热目翳,或夜晚视物不清:谷精草一至二两,鸭肝一至二具(如无鸭肝用白豆腐)。酌加开水炖一小时,饭后服,日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目中翳膜: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饮服之。(《纲目》)

③治小儿痘疹眼中生翳:谷精草一两,生蛤粉五分,黑豆皮二钱,加白芍三钱(酒微炒)。上为细末,用猪肝一叶,以竹刀批作片子,掺药末在内,以草绳缚定,磁器内慢火煮熟,令儿食之,不拘时,连汁服,服至一、二月。(《摄生众妙方》)

④治小儿雀盲至晚忽不见物:羯羊肝一具,不用水洗,竹刀剖开,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日食之。忌铁器。如不肯食,炙熟捣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卫生家宝方》)

⑤治偏正头痛: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痛处,干又换。(《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脑风头痛:谷精草(末)、铜绿(研)各一钱,消石半钱(研)。上三味,捣研和匀,每用一字,吹入鼻内,或偏头痛随病左右吹鼻中。(《圣济总录》谷精草散)

⑦治牙齿风疳、齿龈宣露:谷精草一分(烧灰),白矾灰一分,蟾酥一片(炙),麝香少许。上药,同研为散,每取少许,敷于患处。(《圣惠方》谷精草散)

⑧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圣惠方》)

⑨治小儿肝热,手足掌心热:谷精草全草二至三两,猪肝二两。加开水炖一小时服,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备注同属植物赛谷精草及白珠谷精草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亦同等入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2~4毫米,灰黄色,小花十几朵,较疏松排列,花茎细而柔软,有时带有叶片。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习惯使用华南谷精草及毛谷精草的头状花序,通称"谷精珠"。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假通草树皮

    药材名称假通草树皮拼音Jiǎ Tōnɡ Cǎo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纤齿柏那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aiopsis ciliata Dunn[Acan-thopana

  • 白花蛇头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头药材名称白花蛇头拼音Bái Huā Shé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头部。毒性《纲目》:"有毒。"功能主治《

  • 毛叶木通

    药材名称毛叶木通拼音Máo Yè Mù Tōnɡ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山梅花的茎叶。原形态直立灌木,高2~3米。茎枝对生;幼枝灰绿色,有毛茸;老枝红紫色,秃

  • 慈竹笋

    《中药大辞典》:慈竹笋药材名称慈竹笋拼音Cí Zhú Sǔ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烧灰研细,搽小儿肥疮。"②《

  • 黄鼠肉

    《中药大辞典》:黄鼠肉药材名称黄鼠肉拼音Huánɡ Shǔ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松鼠科动物黄鼠的肉。原形态黄鼠(《饮膳正要》),又名:礼鼠、拱鼠(《韩昌黎集》),貔狸(《纲

  • 枸橘刺

    《中药大辞典》:枸橘刺药材名称枸橘刺拼音Gōu Jú Cì出处《纲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树上的棘刺。功能主治《纲目》:"风虫牙痛,每以一合煎汁含之。"摘录《中

  • 凉伞盖珍珠

    药材名称凉伞盖珍珠拼音Liánɡ Sǎn Gài Zhēn Zhū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大罗伞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hanceana Me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

  • 刺苞南蛇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苞南蛇藤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

  • 昆明山海棠

    药材名称昆明山海棠拼音Kūn Mínɡ Shān Hǎi Tánɡ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出处本品以火把花之名始载于《纲目》草部毒草类钩吻条下。《植物名实

  • 水杨木白皮

    《中药大辞典》:水杨木白皮药材名称水杨木白皮拼音Shuǐ Yánɡ Mù Bái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树干的内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