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由素体气血亏虚,风邪乘之,郁阻肌肤而成。其症遍体起小丘疹,自觉瘙痒,如疥疮状。治宜养血疏风。内服消风散化裁,外用苦参汤水煎后加猪胆汁四枚,调匀外洗。类似痒疹。
即滋阴八味丸,见该条。
前阴尿道口与后阴肛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
病名。见《救伤秘旨》。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脐带。详该条。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
推拿穴位名。详总筋条。
即延寿丹第一方,见延寿丹条。
病证名。指眦角内胬肉泛白的证候。本症一般处于静止状态,不发展,勿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