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灌瞳人

血灌瞳人

眼科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又名目血灌瞳人血灌瞳神证。可因肝胆火炽,热入营血,迫血妄行;阴虚火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外伤、手术等引起。《银海精微》:“血灌瞳人者,因毒血灌入金井瞳人水内也。”“视瞳神不见其黑莹,但见其一点鲜红,甚则紫浊色也。”(《证治准绳·杂病》)。为血液溢滞于黑睛黄仁之间,轻者仅瘀积于其下份,甚者一片鲜红,全掩瞳神,视力迅降,可见头目疼痛,羞明流泪,抱轮红赤,脉弦数或弦细等候。由肝胆火炽所致者,宜清热凉血,用清营汤加减;由阴虚火炎所致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酌加生蒲黄、侧柏炭、丹皮等;由外伤所致者,宜清热凉血,止血活血,用生蒲黄汤加减。

猜你喜欢

  • 小三关

    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详该条。

  • 饮心痛

    病证名。指水饮,痰涎上乘于心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亦称停饮心痛。《诸病源候论·心病诸候》:“心痛而多唾者,停饮乘心之络故也。”《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饮,必恶心烦闷,时吐黄水,

  • 沙姜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山柰之别名,详该条。

  • 纸钉

    即捻子的俗称。因其形如钉状,故名。见捻子条。

  • 二如亭群芳谱·药谱

    药物学著作。又名《群芳谱·药谱》。3卷。明·王象晋约撰于17世纪初。本书为《二如亭群旁谱》“利部”第3~5册。卷首列有《本草纲目》夏良心、董思白二序,李时珍及张鼎思之“论药”、“本草源流”等。《药谱》

  • 心郁

    五脏郁证之一种。《赤水玄珠》卷十一:“心郁者,神气昏昧,心胸微闷,主事健忘。治宜肉桂、黄连、石菖蒲。”参见五脏郁证条。

  • 本脏自病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虚热痉。即肝血亏虚而致的痉证。清·吴鞠通《解几难》:“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临床见于温热病后期,因汗多亡血而致。如急性中毒性脑病。治当育阴

  • 金钩散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方。熟地黄二钱,当归、白芍药、黄芩、续断、阿胶珠(一方作龟板胶)、地榆各一钱,白芷、川芎各八分。水煎,空腹服。治妇女经来过期不止。

  • 气门

    ①又名鬼门。即汗毛孔。汗孔是阳气散泄的门户,故称。《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②经外穴名。见《千金要方》。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3寸处。③子户穴别名

  • 气怯

    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由于中气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胆,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临床表现为气短、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口苦、恶心等。治宜补气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