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芭蕉根

芭蕉根

《中药大辞典》:芭蕉根

药材名称芭蕉根

拼音Bā Jiāo Gēn

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根茎。全年可采。

原形态芭蕉(《汉书》文颖注),又名:巴且(《汉书》),天苴(《史记》徐广注),绿天、扇仙(《群芳谱》),香蕙、甘露树、大叶芭蕉。

多年生草本。茎短,通常为叶鞘包围而形成高大的假茎,高约4米。叶长2~3米,宽25~30厘米,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先端钝,表面鲜绿色,有光泽,中脉明显粗大,侧脉平行;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穗状花序顶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状,红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数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余皆发育。花单性,通常雄花生于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较长,先端5齿裂,下唇较短,基部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离生,伸出花冠;药线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头近头状,光滑。浆果三棱状长圆形,肉质。种子多数。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分布山东以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茎含水分14.86%、灰分1.82%、1%盐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质1.19%、粗纤维素49.69%。

性味①《本草备要》:"味甘,大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①《食疗本草》:"主黄疸。"

②《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服;肿毒游风,风疹,头痛,并研罯敷。"

③《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亦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

④《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水肿脚气。"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动冷气。胃弱脾弱,肿毒系阴分者禁用。"

复方①治消渴,口舌干燥,骨节烦热:生芭蕉根,捣绞取汁,时饮一、二合。(《圣惠方》)

②治黄疸病:芭蕉根三钱,山慈姑二钱,胆草三钱。捣烂,冲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血淋心烦,水道中涩痛:旱莲子一两,芭蕉根一两。上细锉,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④治血崩、白带:芭蕉根半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江西草药》)

⑤治胎动不安:芭蕉根二至三两。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⑥治高血压:芭蕉根茎煎汁,或同猪肉煮食。(《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发背欲死:芭蕉捣根涂上。(《肘后方》)

⑧治疮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疔疮走黄:芭蕉根捣汁一宫碗灌之。(《冷庐医话》)

⑩治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汁涂之。(《子母秘录》)

⑾治风蚛牙,颐颊腮肿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热漱牙肿处。(《昔济方》)

备注本植物的叶(芭蕉叶)、花或花蕾(芭蕉花)、种子(芭蕉子)、茎汁(芭蕉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芭蕉根

药材名称芭蕉根

拼音Bā Jiāo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Banana

别名芭蕉头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本草衍义》: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茎止一花,全如莲花。叶亦相似,但其色微黄绿,从下脱叶。花心但向上生,常如莲样,然未尝见其花心,剖而视之亦无蕊,悉是叶,但花头常下垂。每一朵,自中夏开,直至中秋后方尽。凡三叶,开则三叶脱落。北地惜其种,人故少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a basjoo Sieb. Et Zuc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芭蕉,多年生丛生草本,高2.5-4m。叶柄粗壮,长达30cm;叶片长圆形,长2-3m,宽25-30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花序顶和,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cm,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先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cm,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黟 以,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mm。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资源分布:我国台湾可能有野生。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炎热的气候,忌严寒。宜选择排水良好、肥力充足、水分适度的地块栽培。

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法。3-5月,从蕉园中挖掘分生的吸芽苗,按行株距2m×2m挖穴,施足基肥,定植。

田间管理,每年施服3-6次,中耕除草3-4次。每株留吸芽1株,过多的吸芽砍除。霜冻期用稻草覆盖防寒。

病虫害防治,叶斑病,可用波尔多液喷雾。象鼻虫,幼虫为害蕉心,可用诱杀或人工捕杀成虫的方法来防治。

化学成分茎含水分14.86%、灰分1.82%。1%盐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质1.19%、粗纤维素49.69%。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胃;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渴;利尿。主热病;烦闷消渴;痈肿疔毒;丹毒;崩漏;淋浊;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注意《本草用法研究》:“阳虚脾弱无实热者,忌用。”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主黄疸。

2.《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服;肿毒游风,风疹,头痛,并研?敷。

3.《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赤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

4.《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水肿脚气。

5.《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楠根

    《中药大辞典》:紫楠根药材名称紫楠根拼音Zǐ Nán Gēn出处《江西手册》来源为樟科植物紫楠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楠"条。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催产。复方①治跌打损伤

  • 豹子眼睛花

    药材名称豹子眼睛花别名老熊花来源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肝炎,淋巴腺炎,乳头炎,疮疖,骨折,脚癣

  • 九牯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牯牛药材名称九牯牛拼音Jiǔ Gǔ Niú来源蓼科九牯牛Polygonum rude Meis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辛、微甘,温。功能主治通经,镇痛。主治

  • 角蒿

    《中药大辞典》:角蒿药材名称角蒿拼音Jiǎo Hāo英文名HERBA INCARVILLAE别名乌曲玛保(藏名)来源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Incarvilla compacta Maxim.的干燥全

  • 虎尾轮根

    《中药大辞典》:虎尾轮根药材名称虎尾轮根拼音Hǔ Wěi Lún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猫尾射的根。性味甘,温。①《广西中药志》:"味甘,性温,无毒。"

  • 毛蕊老鹳草

    药材名称毛蕊老鹳草拼音Máo Ruǐ Lǎo Guàn Cǎo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8~9月采收,洗去泥沙,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脓见愁根

    药材名称脓见愁根拼音Nónɡ Jiàn Chóu Gēn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根。夏、秋采收,阴干。性味《广西中草药》:"味微酸涩,性凉,无

  • 蜘蛛抱蛋

    《全国中草药汇编》:蜘蛛抱蛋药材名称蜘蛛抱蛋拼音Zhī Zhū Bào Dàn别名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赶山鞭、斩龙剑来源百合科蜘蛛抱蛋属植物蜘蛛抱蛋Aspidis

  • 辐射石豆兰

    药材名称辐射石豆兰别名石豆兰、金枣来源兰科辐射石豆兰Bullbophyllum radiatum Lind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广西。性味甘、淡,寒。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活血。

  • 紫玉簪根

    《中药大辞典》:紫玉簪根药材名称紫玉簪根拼音Zǐ Yù Zān Gēn别名红玉簪花头(《重庆草药》)。出处《品汇精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