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艾纳香

艾纳香

《中药大辞典》:艾纳香

药材名称艾纳香

拼音ài Nà Xiānɡ

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大艾、大枫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骨风(《南宁市药物志》),大黄草(《中药志》),大毛药(《贵州植药调查》),冰片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嫩枝。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的质量较好。采后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木质草本,高1~3米,全体密被黄色绒毛或绢毛,揉碎时有冰片香气。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10~17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尖,基部狭窄,下延呈叶柄状,或近深裂,边缘具不规则锯齿,两面密被茸毛。头状花序顶生,伞房状;总苞片数轮,外轮较内轮短;管状花黄色,异形,缘花雌性,盘花两性,先端5裂;聚药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2裂,线状。瘦果具10棱,冠毛淡白色。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广西及贵州有栽培。

性状干燥的叶略皱缩或破碎,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灰绿色,略粗糙,被短毛,下面密被白色长绢毛,嫩叶两面均密被银色长绢毛,叶脉带黄色,下面突出较显;叶柄半圆形,密被短毛。叶质脆,易碎。

药理作用其提取物注射于动物可引起血压下降,血管扩张,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可用于兴奋、失眠或高血压患者。也有报告其浸剂能利尿,但较茶叶浸剂为弱。其挥发油可制龙脑,参见"龙脑"条。

性味辛、苦,温。

①《海药本草》:"温平。"

②《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温。"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活血,祛风除湿,杀虫。治寒湿泻痢,腹痛肠鸣,肿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癣疮。

①《本草拾遗》:"主癣。"

②《海药本草》:"主伤寒五泄,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温疫。"

③《开宝本草》:"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

④《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肿,活血除湿。治跌打,敷酒风脚。"

⑤《岭南采药录》:"疗四肢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肿胀,风湿关节炎:大风艾蓖麻叶、石菖蒲。煮水洗。(《广东中药》)

②治蛇伤口不合:大风艾鹿耳翎敷。(《本草求原》)

③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皮肤瘙痒:大风艾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备注本植物的根(艾纳香根)、叶片的加工品(艾片)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艾纳香

药材名称艾纳香

拼音ài Nà Xiānɡ

英文名Balsamiferou Blumea Herb, Herb of Balsamiferou Blumea

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再风艾、大骨风、大黄草、冰片艾、冰片叶、真金草、土冰片、艾粉、叶下香、山大艾

出处出自1.《开宝本草》。

2.《广志》:艾纳香,出西国,似细艾。又有松树皮上绿衣亦名艾纳香,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balsamifera (L.) DC. [Conyza balsamifera L.; Pluchea balsamifera (L.) Less.]

采收和储藏:于12月采收,先把落叶集中,再把带叶的地上茎割上,鲜用或晒干;或运到加工厂用蒸馏法蒸得艾粉。

原形态艾纳香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3m。茎粗壮,茎皮灰褐色,有纵条棱,木质部松软,白色,有髓部,节间长2-6cm,被黄褐色密柔毛。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2-25cm,宽8-10cm,先端短尖或锐,基部渐狭,具柄,柄两侧有3-5对狭线形的附属物,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或黄白色密绢状绵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10-15对;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略尖,无柄或有短柄,柄的两侧常有1-3对狭线形的附属物,全缘或具细锯及羽状齿裂。头状花序多数,排成开展具叶的大圆锥药序;花序梗被黄色密柔毛;总苞钟形;总苞片约6层,外层长圆形,背面被密柔毛,中层线形,内层长于外层4倍;花托蜂窝状。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2-4齿裂;两性花花冠檐部5齿裂,被短柔毛。瘦果圆柱形,具棱5条,被密柔毛;冠毛红褐色,糙毛状。花期几乎全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林下、林缘、河谷地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行性 喜温暖气候,耐干旱,适宜于酸性土壤生长,耐瘠薄,帮一般比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都能种植。

栽培技术 种子及分株繁殖。育苗于4月采种后,以1:50-100的比例与焦泥灰拌匀,撒播于高畦,每1hm2用种10.5-15kg,播后枯木逢春稻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除去覆草,并搭可透30%-40%光的荫棚遮阴,9月下旬可去棚,第2-年春雨季按30cm×30cm的行株距定植。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大小一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条棱,节是明显,分枝,密生黄褐色柔毛。木质部松软,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干燥的叶略皱缩或破碎,边缘具细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略粗糙,被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长绒毛,嫩叶两面均密被银白色绒毛,叶脉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长绒毛,嫩叶两面均必被银白色绒毛,叶脉带黄色,下表面突出较明显。叶柄短,叶半圆形,两侧有2-4对狭线形的小裂片,密被短毛。叶质脆,易碎。气清凉,香,味辛。

化学成分叶含(2R,3R)-二氢槲皮素4′-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 4′-methyl ether],(2R,3R)-二氢槲皮素4′,7-二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 4′,7-dimethylether][1],艾纳香内酯(blumealactone) A、B、C[2],艾纳香素(blumeatin)即5,3′,5′-二羟基-7-甲氢基二氢黄酮(5,3′,5′-trihdroxy-7-methoxy dihydroflavone)[3],(2R,3R)-7,5′-二甲氧基-3,5,2′-三羟基黄烷酮[(2R,3R)-7,5′-dimethoxy-3,5,2′-trihydroxyflavanone],(2R,3R)-5′-甲基-3,5,7,2′-四羟基黄烷酮[(2R,3R)-5′-methoxy-3,5,7,2′-tetrahydrox-yflavanone],(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4],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5]。还含龙脑(borneol)[6]。

药理作用其提取物注射于动物可引起血压下降,血管扩张,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可用于兴奋、失眠或高血压患者。也有报告其浸剂能利尿,但较茶叶浸剂为弱。其挥发油可制龙脑,参见龙脑条。

炮制净制:采收后,洗净,鲜用或阴干。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中止泻;活血解毒。主风寒感冒;头风头痛;风湿痹痛;寒湿泻痢;寸白虫病;毒蛇咬伤;跌打伤痛;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

复方治蛇伤方《本草求原》:解毒敛疮。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癣。

2.《海药本草》:主伤寒五泄,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温疫。

3.《开宝本草》: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

4.《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肿,活血除湿。治跌打,敷酒风脚。

5.《岭南采药录》:疗四肢骨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菊花

    《中国药典》:野菊花药材名称野菊花拼音Yě Jú Huā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 INDICI别名野菊、野黄菊、苦薏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

  • 槭叶草

    药材名称槭叶草拼音Qì Yè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Mapleleafgrass别名腊八菜、爬山虎。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椒叶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巴豆

    《中国药典》:巴豆药材名称巴豆拼音Bā Dòu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

  • 地柏树

    药材名称地柏树拼音Dì Bǎi Shù别名舒筋草、金鸡尾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圆枝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sanguinolenta(L.)Spring[Lycop

  • 白升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升麻药材名称白升麻拼音Bái Shēnɡ Má来源蔷薇科白升麻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stellaris Rehd.,以根入药

  • 龟版胶

    药材名称龟版胶拼音Guī Bǎn Jiāo别名龟版膏(《本草正》),龟胶(《本草汇言》),龟甲胶(《四川中药志》)。出处《临证指南医案》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熬煮成的固体胶块。制法取漂泡后的净龟版,

  • 黑汉条

    药材名称黑汉条拼音Hēi Hàn Tiáo别名羊食子、羊屎条、灰猫条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黑汉条Viburnum utile Hemsl.,以根、全株入药。四季可采,以9~10月采根

  • 海螺壳

    《中药大辞典》:海螺壳药材名称海螺壳拼音Hǎi Luó Ké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骨螺科动物红螺的壳。采得后除去残肉和泥土,煅后碾碎用。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qu

  • 岩蒿

    《中药大辞典》:岩蒿药材名称岩蒿拼音Yán Hāo别名乌拉-音-沙巴嗄(蒙名)。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菊种植物岩蒿的全草。夏、秋采挖,去净泥土,熬膏或晒干制炭。原形态岩蒿,又名:山蒿。半

  • 铁篱笆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篱笆药材名称铁篱笆拼音Tiě Lí Bɑ别名企头簕、雄虎刺来源鼠李科铜钱树属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 Poir.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