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杜光庭条。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临床表现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心膈烦躁,口疮,二便秘涩。宜三黄丸,清泻积热。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讨论卫气循行失常所出现的各种病变,故名。篇中还把人体分为膏、肉、脂三种类型及小、少、壮、老各种年龄的差异而在生理和所患疾病也各有其特点,根据这些病变的特点、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采
舌体肿胀而增大。即舌肿,参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
病证名。指脾胃积滞、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见《证治要诀·头痛》。《医宗必读·头痛》:“伤食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香砂枳术丸。”治宜消食导滞为主,并可选用保和丸、治中汤等方。参见
推拿方法。见《孟子·梁惠王》。是指帮助关节屈曲的一类手法。
【介绍】:见屠鹏条。
①指少阴。《素问·大奇论》:“二阴急,为痫厥。”张景岳注:“二阴,少阴也。……脉急者为风寒,邪乘心肾,故为痫为厥。”②指前阴、后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开窍于二阴。”《素问·五常政大论》:“肾主二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