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指病证与面部色泽相克。是古人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分析面部颜色的变化,以判断病情顺逆的一种方法。病色相克,一般属逆证。例如麻疹一类热性病人(病证属火)而见面白(白属金),根据火克金的关系,称为“病克色”
【介绍】:见黄岩条。
即和肝。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系丹从阴囊下起者,小儿丹毒之一。为厥阴肝经虚火发于外所致。治宜内服清散汤,外涂屋土散。
泛指胃、大肠、小肠等胃肠而言。《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伤寒论·阳明病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上体左转,左臂微屈,手心朝上,在转身的同时拦成侧平举状,再迅速收回腰间,右手自右向左上方迅速压下,左手顺势翘掌推出,左右同姿,交替进行。
见《类证治裁》卷二。即五味子汤第一方。见五味子汤条。
【介绍】:见李修条。
病名。又称七情伤感嗽。指因情绪不安,饥饱失常,伤及脏腑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诸嗽门》:“七情饥饱嗽,无非伤动脏腑正气,致邪上逆,结成痰涎,肺道不理,宜顺为先。”用四七汤加桑白皮、杏仁、枇杷叶等。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