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因药用或服用雪上一枝蒿过量而中毒。证见流涎,呕吐,血压降低,呼吸困难等。文献载用黄土调水、米水或浓慈竹叶水饮服,可参考。病剧者可用阿托品进行抢救。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即夹脊穴,见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六号剥象方。薄荷、地骨皮、牡丹皮、焦栀子、玄参、天花粉各等分,细辛量加倍。水煎服。治痧热。
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诊断学专著。8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诊、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虎口纹等的辨识;闻诊以听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赤脉传睛。详该条。
下肢膝以下至踝部分。
病名。因外用或误服雄黄过量中毒。中毒症状及解救法,参砒霜中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