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精浊

精浊

病证名。指尿色清而窍端时流糊状浊物者。见《景岳全书·淋浊》。《证治要诀·白浊》:“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粘如胶,频逆而涩痛异常,此非是热淋,此是精浊窒塞窍道而结。”多因酒色无度,败精瘀阻;或肾精亏损,相火妄动,败精挟火而出;或湿热流注精室而成。症见阴茎口常流米泔样或糊状浊物,茎中或痒或痛,甚则如刀割火灼,而尿色自清。浊物色白者称白浊,挟血者称赤浊。若浊物淋沥,尿出灼痛甚者,多属火盛,宜抽薪饮治浊固本丸大分清饮等方。若兼见小便频数者,多属湿热流注精室,宜五苓散益元散。若日久不愈,涩痛全无,多属心肾不足,宜九龙丹固阴煎秘元煎菟丝子丸等方。如见肾气虚寒,则宜右归丸、附桂八味丸益智汤等方。本证多见于淋病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患。

猜你喜欢

  • 大腹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齿漏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使断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即牙漏。详该条。

  • 夜疟

    疟疾之一。指疟疾发于夜间者。①即三阴疟。《医宗金鉴》卷四十二:“疟在夜发,名曰三阴疟疾。”详见三阴疟条。②即鬼疟。《张氏医通·疟》:“夜疟俗名鬼疟。此邪入血分,宜升散血脉之邪。《千金》内补建中加升、柴

  • 顺法

    推拿手法名。在患者肢体的内侧面,由远端推向近端。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 室女

    指未婚女子。宋·齐仲甫《女科百问》第十三问:“室女者,乃未出闺门之女也。”

  • 肤证

    出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 痰饮食不消

    病证名。痰饮内停而引起的食物不能消化。《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此由痰水结聚,在胸府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治

  • 四部医典蓝琉璃

    藏医学著作,藏名《据悉本温》。清初著名藏族医家德西·桑吉嘉措编著。成书于1686年。本书是目前流传的对《四部医典》的标准注解本。《四部医典》成书后,受所处时代的影响,未能及时传播。直至十二世纪才由宇陀

  • 胎疸

    病证名。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又名胎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幼科铁镜》:“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

  • 痛风肿

    病名。见《医学入门·水肿》。即风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