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胎产新法》。病因阴虚火盛,胎气上攻,感受时邪,热灼肺胃,发为喉痛。宜降火驱邪。方用东垣凉膈散(薄荷、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桔梗、甘草)。
指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心阴、心阳互相依附为用。心阳是心气的体现,有温通血脉,促进血行的功用。心气虚则气短,脉弱,心悸,自汗,精神萎靡。心气大虚则伤及心阳,出现寒象,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即儿枕痛。详见该条。
病证名。即小儿惊。出《诸病源候论》。详小儿惊条。
病名。见《疡科心得》卷中。即悬痈。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太阴经之阴络。名关蛰。详该条。
【介绍】:见钱国宾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地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阳络,指上部、属表的络脉。血外溢,指咯血、鼻血、牙龈出血等。这类出血,多属肺胃阳热炽盛而络脉损伤所致。《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出《群芳谱》。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