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釜脐墨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PC5。出《灵枢·本输》。别名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经(金)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
针灸教具。是标示耳针穴位位置的模型。又称耳针模型。多用塑料、乳胶或石膏制成。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灵枢经》篇名。动,指脉之搏动;输,即经气所输之处。本篇阐述了十二经脉中,唯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阴三经独动不休的道理,以及在邪气阻塞四肢的情况下,十二经气如何保持输转循环的问题。
病证名。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难经·二十九经》:“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奇经八脉考》:“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动苦癫癎,寒热,皮肤淫
见司牧安骥集条。
病证名。指婴幼儿伤乳、伤食而致的胃肠病。多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所致。单纯饮乳积滞者,参见乳积条。乳食俱伤积滞者,称宿食不消。《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
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来小腹结成一块,如皂角一条横过,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急用延胡散(延胡索、发灰)。”
《伤科汇纂》卷七方。草乌、白芷、赤芍药、白芨、秋叶、枇杷叶、韭菜根各一两。为细末,蜜调敷患处。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常用外治法之一。出《外科精义》卷上。即以药煎汤,乘热湿敷、淋洗、浴渍或熏洗患部,以达治疗目的的之法。具有疏通腠理,调和血脉,祛邪消毒的作用。外科疮疡及骨伤多用之。如治疮疡初肿未溃的葱归溻肿汤;治诸疮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