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谢观条。
同胃主降浊。详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参见太医院条。
病名。指经行前一周左右,出现有烦躁易怒,倦怠嗜睡,或失眠,头晕头痛,偏头痛,乳房胀痛,喉痛声嘶,胸闷,腰腹酸胀浮肿,腹泻,关节痛,荨麻疹,皮肤搔痒等症,随月经周期发作,月经走后骤然减轻或消失,故称。多
见章太炎医论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来腹痛,详该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干金要方》:“诸风,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内踝上。定位在内踝上缘上一寸,胫骨内缘处。
古病名。出《灵枢·经脉》。胗,“唇疡也”(《说文解字》)。详唇疮条。
病证名。《素问·大奇论》:“……血衄身热者死。”即衄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