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皮内针条。
见《新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指雷火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
出《神农本草经》。为当归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发于体肥之人,因湿痰客于经脉所致。《张氏医通·痿痹门》:“痿,属湿痰者,手足软弱,脉沉滑,兼腰膝麻木,或肿。”治宜燥湿化痰为主。《丹溪心法·痿》:“湿痰,二陈汤加苍
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阴脾经。详该条。
病名。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出《集验背疽方》。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其虚证又称为脑烁。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妇女终身不见月经,而同样仍能孕育者。
鬲,同膈。横膈膜上胸腔部。《素问·刺热论》:“颊上者,鬲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