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留兰香

留兰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留兰香

药材名称留兰香

拼音Liú Lán Xiānɡ

别名香花菜、绿薄荷、青薄荷、鱼香菜

来源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M. viridis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

性味辛、甘,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咳,消肿解毒。用于感冒咳嗽,胃痛,腹胀,神经性头痛;外用治跌打肿痛,眼结膜炎,小儿疮疖。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绞汁点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留兰香

药材名称留兰香

拼音Liú Lán Xiānɡ

英文名Herba Menthae Spicatae

别名绿薄荷、青薄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的全草。5~8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3~1.3m,有分枝。根茎横走。茎方形,多分枝,紫色或深绿色。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长1~6cm,宽3~17m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疏锯齿,两面均无毛,下面有腺点;无叶柄。轮伞花序密集成顶生的穗状花序;苞片线形,有缘毛;花萼钟状,外面无毛,具5齿,有缘毛;花冠紫色或白色,冠筒内面无环毛,有4裂片,上面的裂片大;雄蕊4,伸出于花冠外;花柱顶端2裂,伸出花冠外。小坚果卵形,黑色,有微柔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河北、广东、江苏等地栽培,新疆有野生。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藏茴香酮(carvone)、柠檬烯(limo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

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咳嗽、头痛、脘腹胀痛、痛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留兰香

药材名称留兰香

拼音Liú Lán Xiānɡ

别名薄荷、升阳菜、香花菜、绿薄荷、鱼香菜、血香菜、狗肉香、假薄荷、皱叶薄荷、香薄荷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留兰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 spicata L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多为鲜用。

原形态留兰香,多年生芳香性草本,高30-130cm。多分枝,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2mm;叶披针形、披针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2cm,先端锐尖,基部圆钝至楔形,边缘具稀疏不规则的锯齿,齿尖突出向前,鲜绿色,两面具腺鳞,无毛或下面略具短毛。轮伞花序密集成顶生的穗状花序,长4-10cm,基部数花序有时疏离;滤包片线形,长2.6-3.6mm,长超过花萼;花萼钟形,长约2mm,具肋脉13,略呈二唇形,上唇3齿,长为0.6mm,中齿略短,下唇短,下唇2齿,长约0.8mm,萼齿边缘略具纤毛;花冠淡紫色,长约4mm,两唇形,上唇较宽,先端微凹,下唇3裂较狭,上唇外略具短毛,花冠筒内、外肖滑;雄蕊4,近于相等,长4-4.5mm,花药2室,紫色,后变褐色。小坚果卵形,长0.7mm,宽0.5mm,黑色,具细小窝孔。花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原产南欧,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及美国。

资源分布:现我国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都有栽培,或逸出为野生。新疆有野生。

化学成分从留兰香挥发油中分得左旋α-蒎烯(α-pinene),左旋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左旋的柠檬烯(limonene)和右旋的3-O-辛醇(3-O-octanol),葛缕酮(carvone),胡薄荷酮(pulegone)。

印度产的鲜叶挥发油含葛缕酮,左旋的柠檬烯和二氢香苇醇(dihydrocarveol)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理气。主

用法用量感冒;咳嗽;头痛;咽痛;目赤;鼻衄;胃痛;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雀麦米

    《中药大辞典》:雀麦米药材名称雀麦米拼音Què Mài Mǐ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种子。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quo

  • 败火草

    药材名称败火草拼音Bài Huǒ Cǎo别名小黄馨、常春小黄馨、火炮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矮探春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humile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虎咬癀

    药材名称虎咬癀拼音Hǔ Yǎo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粟米草科植物星毛粟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llugo lotoides(L.)O.kuntze[Glinus lotoides L

  • 牯牛卵囊

    药材名称牯牛卵囊拼音Gǔ Niú Luǎn N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睾丸及阴囊。化学成分主要含雄性激素睾丸甾酮,牛睾丸100公斤得10毫克。功能主治吴球:&q

  • 寒莓叶

    药材名称寒莓叶拼音Hán Méi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原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

  • 黄栌枝叶

    《中药大辞典》:黄栌枝叶药材名称黄栌枝叶拼音Huánɡ Lú Zhī Yè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黄栌的枝叶。化学成分叶含鞣质达33%。鞣质中有没食子酸、没食

  • 山野芋

    药材名称山野芋拼音Shān Yě Yù别名水芋、象耳芋、抬板七、抬板蕉、滴水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大野芋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casia gigantea(Bl.)Hook.f.

  • 长瓣马铃苣苔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瓣马铃苣苔药材名称长瓣马铃苣苔来源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长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acericula (S. Moore) Clarke,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

  • 佛手柑根

    《中药大辞典》:佛手柑根药材名称佛手柑根拼音Fó Shǒu Gān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根。9~10月挖取,晒干。性味《重庆草药》:"味苦辛,性平,

  • 《中药大辞典》:酥药材名称酥拼音Sū别名苏(《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出处《别录》来源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制法土法加工者,系将鲜乳汁装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