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即橘络,详该条。
相当于鼻前庭部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血堂,即鼻内頞下脆骨空虚处也。”
见《中药材手册》。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膀胱痹。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症见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宜温通。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①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医醇賸义·胀》:“寒气上逆,则两气相积,而肝木怒张,胁下乃肝木之本位,痛引小腹,则壅极而决矣。当疏肝化浊,青阳汤主之。”《金匮翼·胀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臀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
灸法名。即非化脓灸,见该条。
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