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艾卷,见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因产后气血亏虚,胃气本虚,败血上冲入胃,血与水谷相搏,气不宣通所致。轻则呕吐,重则呃逆,甚或败血停留,硬胀作痛。属产后危重症。宜服安胃汤(苏木、红花、丁香、延胡、郁金、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如疟非疟的一类病证。《医贯·疟论》:“世间似疟非疟者多。世人一见寒热往来,便以截疟丹施治,一截不止则再截,再截而止,止而复发复截,以致委顿,甚或因而致毙者有之,是不可不辩也。经曰,阳虚则恶寒
大便稀薄。《素问·气交变大论》:“病腹满溏泄。”《脉经》:“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
证名。出《灵枢·经筋》。指痛如纽结之状。是经筋病的症状之一。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瘾疹。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①六腑之一。主受纳与腐熟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运化,输布于五脏六腑,营养全身。《灵枢·五味》:“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灵枢·玉版》:“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燥邪,耗伤肺金所致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咯出不爽,鼻燥咽干,舌红少津,咳甚则胸胁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症。治宜清肺润燥。用桑杏汤、清金润燥天门冬丸等。详见咳嗽、伤燥咳嗽、肺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