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苍耳子之简称,详该条。
见《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即催生丹。见该条。
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痘疮。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核桃楸果之别名,详该条。
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伤寒方药明理论·序》曰:“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至此始有十剂之名。
【介绍】:见张千里条。
脉学著作。1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15)。清·冯兆张纂辑。此书分述脉位法天、脉论、七诊之法、论脉紧要诸条、太素脉说、删润脉诀等内容。以《内经》理论为主,结合己见编纂而成。
胁部肌肉丰满、外观不见肋骨条痕。《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一说骈胁指肋骨连合为一。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