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圣济总录·骨蒸传尸门》。又名传尸、劳瘵、尸注、殗殜、复连、骨蒸等。系一种相互传染而广泛流行的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结核病。《证治要诀·虚损门》:“传尸劳,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此其五脏中皆有劳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自汗属气虚,盗汗属血虚。自汗者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盗汗者宜服当归六黄汤合六味地黄丸。
病证名。出《颅囟经》。为头部生疮的一种疳疾。多由小儿平素感受风热,失于发散,加以乳食不调,中气内虚,风热乘虚上犯头部所致。症见头上生疮疡,头热,毛发焦枯如穗,甚至脱落光秃,鼻干,心烦,疲倦,困睡,目睛
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炒苍术、炙厚朴、橘皮各2.5千克,木香、砂仁、甘草各0.5千克。为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每服6~9克,日二次。功能和胃止呕,顺气健脾。治脾虚伤食,胃脘不和,呕吐恶心,倒饮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水运太过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水曰流衍。”又“流衍之纪,是谓封藏。”水盛则阴气大行,天地闭而万物藏,故名。
出《本草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医学正传》。即百日咳。详该条。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忧郁思虑而得。症为颈部或腋下生核,伴有寒热,终成漏症。初宜内服犀角散。破溃有脓者可用雄黄一分,白矾一分,龙胆三分,细辛半两,川大黄半两,地胆半两,石决明一分,续断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冰轮,即水轮。详膜入水轮条。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参见惠民药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