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藏语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闭,详该条。
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即夹脊穴,见该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详见子阳条。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指十四种针刺的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继承了窦氏的学说,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指尿少及小便艰涩之证。《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难者,此是肾与膀胱热故也。”治疗宜瞿麦、滑石之类泻之。太阳病误发汗,阳明中风亦可致小便难,治疗用桂枝加附
见《四川中药志》。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