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中
见彧中条。
见彧中条。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即左右串。见该条。
病证名。见陆成一《女界须知》。属于阴肿症候。因脾湿下注所致。多见于体肥之人。症现阴户肿胀,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等。治疗参见阴肿。
书名。2卷。明·张介宾撰。本书为《景岳全书》第四十七及四十八卷的单行本。上卷为总论部分,包括经义、脉候,论证等41篇;下卷分别记述发背、脑疽、耳疮等39种病证的治疗。此外,又有《外科钤古方》1卷,为《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黑水凝翳内障。见该条。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蚕砂四两,薄荷半两。为末,生油调搽患处,湿者干敷。治干湿癣。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即早晨嗽。详该条。
即马应龙眼药,见该条。
病证名。《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皆由患疾,妄称时眼,不以为意,……致风邪深入,久而不瘳,然后内急外弛,皮宽弦紧,睫渐拳倒。”即倒睫拳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