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卷。包括《素问》10卷,《灵枢》10卷。本书是1910年上海广益书局将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与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合编而成
出《名医别录》。为蜻蜓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虎刺,详该条。
病名。清·单南山《胎产证治录》:“孕妇胎气上攻,心腹胀满作痛,名曰子朝,宜服顺气安胎饮。”参见子悬条。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
病名。指因水蛭或石蛭的咬伤。见《五十二病方》。又名马蜞啮人、石蛭螫人、蜞蜍著人、马蟥咬伤。多因在水田、池塘、沟渠中逗留或山中行走时被咬伤。蛭之头部或体部可侵入皮肤或肌肉,使伤口流血不止、周围呈水肿性丘
见内经评文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劳累过度引起的气喘。详气虚喘条。
指阳气亢盛而不能固密。《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盖阳气过亢,又失其固守之位,则在内的阴分自受损耗,且蒸迫而使其外泄,致真阴亏损。说明阴阳的主要关键,在乎阳气的固密而护卫于外。
《医醇賸义》卷二方。黄芪、人参、茯苓、当归各二钱,白术、白芍药(酒炒)、陈皮、砂仁各一钱,甘草、木香各五分,青蒿梗一钱五分,料豆三钱,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脾劳,饮食不调,或行役劳倦,积久脾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