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饮酒过量,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痛。见《证治准绳·头痛》。《证治要诀·诸伤门》:“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治宜和胃解酲,常用葛花解酲汤加减。参见头痛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炒葶苈。为末,每服二钱,大枣十枚煎汤调下。治肺痿,喘急面浮者。
病证名。《古今医统》:“此症脾胃积久而发出,以致睑内生赘如粟如黍,或有血块,俱以手法去瘀血,服活血清热药。”
病证名。《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因元气本虚,伤于暑湿所致发热。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亦有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宜用甘温除热。详气虚热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风邪与痰气相搏所致的哮吼。风邪袭肺,痰阻气道,肺气壅阻而发哮。治宜祛风宣肺,豁痰利气为主,用千缗导痰汤、黄芩利膈丸、定喘汤等方。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又名摊缓风或瘫缓风。指瘫痪轻症。《圣济总录》卷七:“摊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缓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故其证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枝梧者,谓之摊。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
见博济方条。
治疗肺热阴虚的方法。临床用于阴虚咽喉痛及白喉,方如养阴清肺汤。劳伤咳嗽,干咳少痰,偶见血丝,午后低热,盗汗,胸闷隐痛,口干,舌边尖红,脉细数,用四阴煎(生地、麦冬、白芍、百合、沙参、甘草)加减等。
【介绍】:清代医家。号澹庵。丹徒(今江苏镇江附近)人。世医出身,其先人何彦澄、何仁源、何绳源等,皆以医名。其父何金琇,亦以医名。游家藏医书甚多,继家学,通内、外、针灸等科,在当地颇有名望,常至外省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