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鸡肝散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齿脉:起于次指与大指上,出臂上廉,入肘中,乘臑,〔穿〕颊,入齿中,夹(挟)鼻。是〔动〕则病:齿痛,朏()种(肿)。是齿脉主治其所产病:齿痛,朏()肿,目黄,口干
经穴名。代号DU22。出《灵枢·热病》。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2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颞浅动、静脉与额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小儿惊风等。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
外治法。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即在未破皮之软组织损伤处用药物进行热敷,藉以达到散瘀消肿、活络止痛之目的。亦可用海桐皮汤为末装袋内热敷,或以食盐炒后热敷。以疼痛缓解为度。
五实之一。出《素问·玉机真藏论》。即大小便闭塞不通。参见五实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葛根、厚朴、枳壳、菊花、藿香梗、神曲、秦艽各一钱半,桑枝一尺。水煎服。治四时感受寒邪,头疼项强,身热体痛者。如有风,加荆芥、薄荷;有湿,加茯苓、猪苓;有痰,加半夏、陈
病名。出《三因方》卷十六。俗称莺翁,悬痈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