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幼科发挥秘方
见幼科发挥条。
见幼科发挥条。
针灸治疗原则之一。出《灵枢·根结》。指对急暴病症可以从太阳经着手治疗。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因湿热凝聚而成。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初如核桃,色红漫肿,微胀痛,脓宜速溃,迟则脓毒伤筋。早期治同外痈;若迟溃则伤筋脉。治同无头疽。
涌流出于外。《素问·著志教论》:“阳气滂溢,干嗌喉塞。”
见王叔和脉诀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白饼子第一方,见白饼子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继宣。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长于喉痧证,著有《疫痧草》(1801年)一书。
借用五行学说阐述树木生发的特性来比喻肝胆的生理特点。肝胆主疏泄升发,疏泄则能助脾胃消化吸收;升发则能使气机舒畅。故肝木喜畅达而不宜抑郁,肝郁则产生胁下痛、嗳气不舒等症。
证名。见《伤寒明理论》。即神志昏迷不清,或全然不知。详昏迷条。
记载患者诊疗情况的记录。西汉时期,淳于意为人治病,已有诊籍记载,是后世病历医案的开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