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988【介绍】:五代时医家。通经史、善医药,隐居庐山,各地远途来求医者甚多。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材放在锅内加热,炒至一定要求。炒时不加辅料叫清炒;加辅料同炒的有:麸炒、土炒、米炒、酒炒、醋炒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人参、肉桂、桔梗各五钱半,半夏、紫菀、知母、赤芍药、黄芪、甘草、桑白皮各二两半,天门冬、炙鳖甲各五两,秦艽、茯苓、地骨皮、干地黄、柴胡各三两三钱。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多生口角、腮、颧、眼胞等处,初起黄泡,光亮明润,四畔红色缠绕,麻痒感间作,重则恶心呕吐,肢体木痛、寒热交作,烦渴干哕,此属脾经毒火而发。治疗同疔疮。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薤白,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粤万年青之别名,详该条。
即循经选穴法,见该条。
指气候寒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
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即内蒸。又为二十三蒸之一。详五蒸、二十三蒸条。
书名。又名《妇科胎产经验良方》。4卷。清·汪家谟辑。刊于1746年。卷1~2为胎前;卷3~4为产后。全书选录古代文献中对胎产诸病的论述及治法、医案等,间附以作者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