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真阴耗损。可由于:①阳气偏亢,内灼阴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②伤津的进一步发展。如温热病后期肝肾的真阴受伤,病人出现低热、手足心灼热、神倦、消瘦、口干舌燥,或见咽痛、耳聋、颧红,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作《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1卷,已佚。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连及胸胁或乳头胀痒疼痛、或有硬块触痛,甚至不能触衣。多因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肝胃经脉阻滞所致。症见乳房胀痒作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治宜舒肝解郁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白秃疮,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备急干金要方》注。即石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