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夏季暑湿病的基本方法。暑多挟湿,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者,用六一散、薏苡竹叶散。
脉学著作。3卷。日本。大西葆光撰于1860年。本书广引历代医家之说,阐述常见27种脉象所主病证。又摘录《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脉诊之原文,结合个人临床心得,分析其病证及治法。书中或因脉论证,或因证
书名。4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明·陈实功撰。刊于1617年。全书共分157篇。卷1为外科总论,包括痈疽原委、治法、五善、七恶、调理及痈疽图形等15篇;卷2~4论流注、乳痈、肠痈、脏毒、痔疮、鱼
【介绍】:清伤科学家。字晴川,号耀山。浙江萧山人。三世祖传伤科。承家学,亦以伤科专长。因接骨上髎在医籍均为零星记述,乃广为搜辑,以《医宗金鉴·正骨要旨》为经,诸子百家说为纬,参以祖传经验以及家藏《陈氏
指全身骨胳。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中,故骨属奇恒之腑。《灵枢·经脉》:“骨为干。”骨性坚刚,能支持形体,为人身之支架,这种作用有赖于髓的滋养。若精髓亏损,骨失所养,则有不能久立、行则振掉之症。
见注市条。
【生卒】:214~282【介绍】:魏晋间医家、文学家。字士安,幼年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中年患风痹症,由于讲究服石,致身体极度瘦弱,辗转床侧,甚至一度有自杀之念。后曾专心攻读医
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
证名。指腹壁绷急紧张。可见于肠痈等病。《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参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肠痈条。
古代所论的月行之道。《汉书》:“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宋史》:“凡五纬,皆随日由黄道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