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头瘟

大头瘟

病名。瘟疫的一种。见《医方考·大头瘟》。又名大头风大头痛时毒大头伤寒虾蟆瘟捻头瘟大头天行疫毒等。指以头面部红肿为特征的疫病。多因天行邪毒侵及三阳经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大头瘟,……其症状发于鼻面耳项咽喉间,皆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多汗气蒸,初则憎寒壮热,肢体重,头面俱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甚则堵塞不能食饮,舌干口燥,或恍惚不宁。不速治,十死八九。”治宜分清病变所在经络用药。《伤寒括要》卷下:“大头瘟,天行疫毒邪犯高巅,分别三阳经而施治。”可用普济消毒饮、通圣消毒散升降散等。外用三黄二香散马齿苋,麦面并醋调敷。因病患部位及病情重危的不同,又有瓜瓤瘟鸬鹚瘟等名。参有关各条。大头瘟又是瘟毒喉痹的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内托黄芪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当归、炒白芍药、川芎、白术(土炒)、陈皮、炒穿山甲、皂角刺、黄芪各一钱,槟榔三分,肉桂五分。水煎,食前服。治疮疡因气血虚而不能发长者。

  • 五君子煎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人参二至三钱,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干姜(炒黄)一至二钱。水煎服。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 食性

    指食物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归经、主治、配伍、禁忌、用量、用法及食物的产地、采集、贮藏、加工、烹调等。与“药性”理论相似。

  • 瘿瘤发

    病名。《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脊之正中,近于大椎陶道身柱三穴之端,俱督脉之所络处,甚利害,急早托之……”指生于颈项后部之有头疽。证治参见痈疽条。

  • 红暴牙狼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 八柱散

    《寿世保元》卷三方。人参、煨肉豆蔻、煨诃子、罂粟壳(蜜炒)各二钱,炒干姜、煨附子各八分,白术一钱五分。为粗末,加生姜一片,乌梅一个,灯心一团,水煎服。治滑泻日夜无度,肠胃虚寒不禁。

  • 病蝦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肉蜒痈。多因手、足三阳经积热毒盛而成。其证手背或脚背肿大有赤痕如蝦之状,疼痛不已。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消毒饮,外用食盐、酒糟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或嫩桂七钱,生

  • 心漏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之成漏者。见井疽条。

  • 鼠疫约编

    书名。清·郑肖岩辑。书成于1901年。本书根据《鼠疫汇编》(清·吴子存撰,原名《治鼠疫法》,后经吴氏友人罗芷园增辑,改名《鼠疫汇编》,已佚)删去其繁复及不切于实用的部分,并调整其编次,订为8篇。作者介

  • 医学集成

    综合性医书。4卷。清·刘仕廉纂辑。成书于1873年。全书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卷1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2~3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4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