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坐草

猜你喜欢

  • 气血两燔

    燔,焚烧;指火盛。温热病气分的热邪未解,而营血分热邪已盛,以致形成气血两燔之证。症见壮热、口渴、烦躁谵妄、斑疹透露,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等。《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

  • 苍蝇花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 九号坎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阿魏丸,见该条。

  • 伤寒论章句方解

    书名。6卷(章句4卷,方解2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

  • 阴证略例

    书名。1卷。元·王好古撰于1236年。王氏以阴证伤寒难以辨识与治疗,遂采掇前人有关学说,参附个人见解,专以阴证设论,按病举例说明。全书叙述阴证颇详,首列《内经》阴阳脉例,次叙张洁古及作者的内伤三阴例,

  • 角架风

    病名。指上下牙床尽处肿起疼痛,开口不便者。《重楼玉钥》卷上:“是症生上下牙床尽处,根上浮肿,以致闭口不便,两齿难合,咀嚼艰难。初起生在一边,或延生两边者。”多由阳明火毒炽盛上冲所致。治宜泻火解毒。用清

  • 移精变气论篇

    《素问》篇名。王冰注:“移为移易,变为改变,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本篇分别介绍了上古、中古、暮世三个时期的疾病和治法,说明疾病的发生与时代、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文中还论述了色诊、脉诊与四

  • 暑痢

    病名。指痢疾由感受暑邪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热痢与暑痢,似同而异。背寒,齿干,面垢,烦悗,燥渴引饮,皆暑症。”《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

  • 肝主升发

    肝气的一种作用。肝的功能正常时,如春天树木,充满生机,表现升发之象。但升发太过,则为肝阳上亢,反会出现头痛、眩晕等证候。

  • 霹雳火

    古代治疗疔疮的一种方法。见《疡科准绳》卷二。在铁桶内放置烧红的鹅卵石,将醋泼在石上,再使患处覆桶上,四周以衣被盖护,勿令泄气,以患处出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