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代号KI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下1寸,跟骨结节前上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主
指肌肉、脂肪肥厚的人。《素问·异法方宜论》:“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
即上骱手法。是应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详见上骱手法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翼首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参见金疮肿科条、十三科条。
见仁端录条。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陈皮、独活各一钱,赤芍药、白芷、乌药、大茴香、黄芪各八分,炙甘草、红花各五分。水煎后,入酒一杯服。治流注初起,气血凝聚,结肿不散者。
出《雷公炮炙论》。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病》。为秦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林珮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