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嚏
证名。嚏之俗称。详该条。
证名。嚏之俗称。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仲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即指纹浮现。主初感外邪,病尚在表。
出《神农本草经》。即桃仁,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公辅。江苏武进县人。因父病学医。当地疾疫流行时,他不避危险,救治病人,且不取报酬,效果亦好。著有《杏园医案》一书,已佚。
病证名。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由于白昼阳盛,虽阳衰亦能明视,夜则阴盛,故阳气虚衰不能抗阴而夜视罔见
见《云南中草药》。为紫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七方。荆芥、羌活、炒牛蒡子、防风、紫草、红花、青皮、当归、赤芍药、紫花地丁、蜂房、山楂、木通。加芦笋、芫荽,水煎服。治小儿痘疮,遍身稀疏而头独稠密,痘形稍尖圆者。
《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犀角、青皮、黑牵牛子(半生、半炒)、陈皮各一两,连翘五钱。为细末,用皂角二枚去皮弦子,泡搥以布包取汁一碗许,又用新薄荷二斤研取汁,同熬成膏,以前药末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介绍】:见金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