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瘖

喉瘖

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此喉咽声音如故。详见舌瘖条。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非指此也。暴瘖者,多属实证,卒然而起,常由风寒外袭,客于肺系。”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证治准绳·幼科》卷九);或由风热犯肺,热灼津伤,痰热互结,气道受遏,肺气雍塞,致(肺)金实不鸣治法:属风寒者,宜辛温发散,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属风热者,宜辛凉疏散,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本症可见于今之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久瘖者,多属虚证,由高声谈唱日久,久咳不止,气阴两耗,或肺肾阴亏,咽喉失于濡养所致,即(肺)金破不鸣。《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治法:属气阴两亏者,宜益气养阴,用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属肺肾阴亏者,宜滋养肺肾,用生脉散左归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本症可见于今之声带麻痹、喉癌、慢性喉炎、喉部梅毒、喉部结核等。

猜你喜欢

  • 平脉

    ①又称常脉。即正常的脉象。亦即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②即辨别脉象。

  • 听呵

    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针灸大全》作听河。即听会,见该条。

  • 瓜瓣

    见《金匮要略》。为冬瓜子之别名,详该条。

  • 莲蓬壳

    出《海上方》。为莲房之别名,详该条。

  • 陶针疗法

    是指用陶针在体表特定部位浅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起源很古,现在尚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临床操作时,一般均选用中锋陶针,慢性虚寒病症用轻刺激,急性实热疾患用重刺激。

  • 太医院

    古代医疗机构名。系专门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保健组织。始设于金代,元、明、清各代均设太医院。其管理官员和医师等的职称常有变动,名目不一。如金设太医院提点、使、副使、判官等官职,总管全院的各类事务,并

  • 皮肤痛

    证名。《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多由火邪侵袭肺卫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肉,防卫筋骨者也。……心实之痛,深至肉间,宜导赤散加减;火灼之痛,如欲炙手

  • 黄耳类伤寒

    病名。见《疡医大全》。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参见黄耳伤寒条。

  • 红内红星舌

    简称红星舌。纯红舌中满布深红色红星点。为脏腑血分热毒炽盛之候。若症见壮热大渴、烦躁不眠、大便秘、小便涩等,宜急投清热凉血解毒之剂(见《伤寒舌鉴》)。

  • 押手法

    指针刺时,如何使用押手协助刺手进针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指切押手法,撮捏押手法,舒张押手法,骈指押手法等数种。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