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咽喉科

咽喉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猜你喜欢

  • 脐风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又名风噤、风搐、噤风、马牙风、初生口噤、四六风、七日风。即新生儿破伤风。系由断脐不洁,感染外邪所致。一般在4~7天内发病,发病后以全身各部发生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面呈苦

  • 项太阳

    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颈项的部分。若头部出现症状时,可先在项部的足太阳膀胱取穴治疗。《灵枢·寒热病》:“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

  • 清暑益元散

    ①《症因脉治》卷四方。香薷、鲜藿香。以水煎汤调六一散。治热霍乱,湿热所胜,心腹绞痛,上吐下泻,烦闷扰乱,昏不知人。②见《症因脉治》卷二。即四味香薷饮第一方,见四味香薷饮条。

  • 时行伤寒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即时行寒疫。详该条。

  • 五风

    五脏之风。《素问·金匮真言论》:“经有五风。”马莳注:“五风者,即八风之所伤也,特所伤脏异,而名亦殊耳。”

  • 产后编

    参见女科、产后编条。

  • 双眼龙叶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叶之别名,详该条。

  • 阴突

    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阴挺。详该条。

  • 暑湿腹痛

    病证名。指感暑湿阻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暑湿腹痛之症,热令当权,忽尔腹中作痛,肠中作响,痛泻交作。此暑湿霍乱之类也。”多因夏令暑湿之邪,与肠胃水谷,互相混杂,暑热不得发越,食气不得运化所致

  • 沈虞卿

    【介绍】:北宋人,生平不详。撰《卫生产科方》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