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腐熟水谷,吸收精华,化生营血,故称。《难经·三十一难》:“中焦者……主腐熟水谷。”
病证名。小儿心经伏热烦躁而啼。多系热扰心阴所致。《片玉心书》谓“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治宜清心养阴。用导赤散加麦冬、栀子。
证名。指瞳神极度散大之证。见《银海精微》:“通者,黄仁水轮皆黑,似无黄仁,瞳人水散,似无瞳人,此黄仁与瞳人通混不分,号曰通瞳。”属瞳神散大。参见该条。
指脾虚导致内湿阻滞的病机。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症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脐中。见该条。
《医学心悟》卷三方。熟地、当归各四两,白芍(酒炒)三两,川芎一两五钱,牛膝二两,白术、香附(酒、醋、姜汁、盐水各炒一次)、丹参、茺蔚子各四两。为细末,再以益母草一斤,酒、水各半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早开
六腑病候之一。大肠为传导之官,与脾胃同候。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大肠客寒积热、宿滞瘀积,或气虚津枯所致。临床表现多见大便异常,并可兼见肺脾症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大肠病者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系指患喉风其咽喉两边肿疼而溃烂者。多由风火内炽,上灼咽喉所致。治宜疏风清热,泻火消肿。方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去大黄、去明粉、黄连,加蝉蜕、僵蚕等煎服。并以银花、薄荷、连翘、甘草煎
【介绍】:见兰茂条。
参见湿热条辨、温热经纬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