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两仪

两仪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

猜你喜欢

  • 流注疬

    病名。又名千岁疮。为瘰疬生于遍身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疬。”详瘰疬条。

  • 独脚蒿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 朱奉议

    【介绍】:见朱肱条。

  • 赤脉贯目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赤脉贯睛,详该条。

  • 胡茄花

    见《本草原始》。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 脾痹

    病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为脾痹。”《症因脉治·脾痹》:“脾痹之症,即肌痹也

  • 蔽骨

    见骭条。

  • 胎枯

    病名。见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枯胎。详该条。

  • 肾志恐

    恐惧与肾有关。肾精充足则肝血足而胆壮,肾精虚则肝血虚而胆弱易恐。恐惧过度则耗伤肾气,使精气下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肾,……在志为恐。”

  • 土郁

    病证名。五郁之一。指脾胃之气郁滞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食滞中焦,痰凝脾脏,热蕴肠胃,皆土郁也。”症见心腹饱胀,肠鸣泻利,呕恶痰涎或清水等。治宜夺之。《杂病源流犀烛》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