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心源。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著有《医彀》一书。
病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折伤吐血证治。病者因坠内肭,致伤五脏,损裂出血,停留中脘,脏热则吐鲜血,脏寒则吐瘀血,如豆羹汁,此名内伤。”可用加味芎汤。
病名。郑连山《女科临床效方》下卷:“产后动怒,气血皆逆,面冷,肢冷,痛呕不卧,口鼻气寒,必自下冲上,此属疝瘕厥痛。川楝、吴萸、桂枝、云苓、薤白头、雄鼠矢。”
【介绍】:见章楠条。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方。川芎、桔梗、牛蒡子、白芷、天花粉、黄芩、甘草、玄参、防风、栀子、枳壳、乌药、陈皮。加连根葱白一枚,灯心一团,水煎,食后服。治风热积心,喉中干燥作疼,无痰涎而气喘者。
气功术语。一般认为,在气功和武术中,静功和动功互相配合,效果显著。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六号剥象方。薄荷、地骨皮、牡丹皮、焦栀子、玄参、天花粉各等分,细辛量加倍。水煎服。治痧热。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疠风毒邪内盛所致。其症形如蟋蟀在人体内钻啮百节,诸窍皆欲出血,日久额烂鼻朽,口唇毁裂,牙齿脱落,瘫痪难动。相当于瘤型麻风晚期。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即阴挺。详该条。
即温阳利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