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洞

鼻洞

出《灵枢·忧恚无言》。即鼻孔。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挟剑豆

    见《酉阳杂俎》。为刀豆之别名。详该条。

  • 柴磁地黄丸

    即耳聋左慈丸,见该条。

  • 黄闷头花

    见《中药志》。为黄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脾热身肿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脾热身肿之症,面肿目黄,烦躁不卧,皮肤常热,小便赤,大便时泄时结,常肿不退。此脾热肿之症也。脾热身肿之因,膏粱厚味,日积月累,热聚脾中,则脾热肿之症作矣。”脉

  • 本池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廉泉,见该条。

  • 吴肖愚

    【介绍】:见吴勉学条。

  •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金匮要略》方。又名芍药桂酒汤。黄芪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治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 孙会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 麻疹作痢

    又名夹疹痢。因热毒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清·朱梦芬《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若因食积加以消食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如临床表现有腹痛

  • 卫气行

    《灵枢经》篇名。本篇详述卫气在一日中运行全身的情况,指出白天行子阳二十五周次,夜间行于阴二十五周次,故名。内容强调根据疾病属阴属阳的性质,配合卫气运行的规律来针刺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