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鼓槌风

鼓槌风

病名。①见《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痛,详该条。②见《解围元薮》卷一。指肢节酸痛,肿胀,形若鼓槌者,称鼓槌风。③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④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三。指七岁以下小儿患丁奚膝大胫细的症状。详丁奚条。

猜你喜欢

  • 穿掌疽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 牵正

    经外奇穴名。位于耳垂前0.5~1寸。在咬肌中。正当面神经颊支,上前方有腮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主治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口腔溃疡等。斜刺或沿皮刺0.5~1寸(图100)。图100

  • 浊阴

    指体内重浊下降或浓厚的物质。如存于五脏的水谷精微物质,归于六腑的饮食糟粕等,均属浊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 三叶扁藤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 李元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字善长。山东滕县人。曾任元世祖忽必烈的侍医。

  • 医门普度温疫论

    见温疫论条。

  • 风火相煽

    热病过程中由于热邪过盛,火热燔灼肝经,引起肝风内动,而内动的肝风又进一步助长火势,使火热更为炽盛,从而出现高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病象。

  • 土喜温燥

    借用五行学说以说明脾的生理特点。脾主运化,温燥则运化健旺,吸收正常。若水湿过盛或过食生冷,就会损伤脾阳,影响脾运;脾虚不运又会形成湿浊内停,导致小便不利、水肿和痰饮等病症。

  • 脾虚身肿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症也。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则诸

  • 羊尿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马尿泡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