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魏荔彤

魏荔彤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

【介绍】:

清代医家。字念庭。栢乡(河北赵县)人。幼读儒书,通天文历算,兼通医术,钻研张仲景之学,撰有《伤寒论本义》(1721年)、《金匮要略本义》(1720年刊行)等书,对仲景之学有所发挥。

猜你喜欢

  • 邪气

    即病邪。《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参见邪条。

  • 血壅

    病名。《医学入门·怪疾》:“遍身忽然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壅。若不速治,溃而脓出。以赤皮葱烧灰,淋洗。吃豆豉汤数盏,自安。”此证由风热内扰血分所致。如火盛则肉起疙瘩如锥,甚或疼痛。风盛则

  • 上羽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征、宫、商、羽五音分别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故上羽指太阳寒水司天。

  • 思伤脾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可致胸脘痞满;若脾气因久郁而受伤,则运化失调,而致饮食不思,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

  • 广东商陆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 指腧穴。《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因穴位为经络气血会聚之处,故名。参见腧穴条。

  • 清暑益气丸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 铁扁担

    ①见《江西草药》。为万年青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射干之别名。③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 阳虚喘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类证治裁·喘症》:“肾阳虚而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

  • 夏应中矩

    脉应四时之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夏季茂盛,气候炎热,脉象应洪大,像方形的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