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一作阳痓。①指刚痓,即刚痉。《丹溪心法·痓》:“阳痓曰刚,无汗。”参见刚痉条。②指痉病无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然阳痉
煎药法之一。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煎煮,去渣服用。如银翘散的煮服等。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肩井。见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遮睛障。指宿翳之形圆、色白而薄者,“间有厚者,亦非堆积之比”(《张氏医通》卷八)。以其光滑深沉,虽久治亦难消退。参见宿翳条。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类》。即经行发热。详该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晓五,号维正,又号晓邬,自称折肱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撰有《医学薪传》、《饲鹤亭集方》(以上又合称《吴兴凌氏二种》,1892年刊行)、《外科方外奇方》、《凌临灵方》;另增订
丛书名。4卷。清·罗定昌撰。刊于1882年。共四种。其中《脏腑图说》、《脏腑各图》,系以脏腑配合八卦、干支、太极图及五运六气等立论,多语涉玄虚。惟其所附王清任《医林改错》与英人合信氏《全体新论》中的内
出《肘后备急方》。即黑大豆,详该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上下胞渐自紧小,甚则小如枣核,眼将合矣。盖膏液耗尽,筋脉急缩故也。若治而小者,治之之过,乃皮宽睫倒,只夹外而失内理,后则复倒复夹,遂尔肉焦血损,目络不舒而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