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
出《本草拾遗》。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验方新编》卷九方。草果一个,延胡索、滑石各八分,五灵脂一钱。酒煎,半饥时服。治胎气不顺。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炒罂粟壳、当归各四两,炒甘草二两,赤芍药、酸石榴皮、炒地榆各一两。为粗末,每次三钱,水煎,食前服。治痢疾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噤口不食。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十宣穴,见该条。
书名。清·金有恒(子久)撰。约成书于1895年。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
即跟骨。为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有强大的肌腱附着。
即病邪。《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参见邪条。
【生卒】:1862~1912【介绍】:清末妇科学家。名钟骏,号轶鸥,以字行。上海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科诸生。入泮后绝意功名,以医为业。其父砚香有医名,秉承家学,于妇科造诣更深,赠药济贫,名闻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