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陶道

猜你喜欢

  • 中(zhòng 众)湿

    ①指湿痹。《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参见湿痹条。②泛指外感或内伤湿邪引起的疾患,可出现皮肤顽麻,喘满,倦怠,肿胀,腰胯疼痛,肢体

  • 猪耳菜

    见《江苏药材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病名。出《灵枢·经脉》,生于体表的一种赘生物。即疣赘。又名千日疮。详该条。

  • 九死

    指虚劳病九种危重证候。即手足色青,四肢久肿,脉枯齿干,声音散漫,鼻孔虚张,唇寒宣露,唇肿齿焦,手循衣缝,汗出不流,舌卷卵缩。供参。

  • 垂角

    垂,耳垂珠;角,耳上角。《灵枢·五阅五使》:“墙下无基,垂角去外。”

  • 俞启华

    【介绍】:清代医家。字旭光,思溪(今属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术,驰名远近,为人治病,不计酬报,善施好助,人皆祝他长寿百岁,故称“百寿先生”。撰有《医方辑要》、《采亭医案》、《本草释名》等书,未见刊行。

  • 临盆

    见薛立斋·《女科撮要》。即临产。详该条。

  • 靳鸿绪

    【介绍】:明代医生。字若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先祖在当地以小儿科闻名,鸿绪也精通医术。撰有《内经纂要》一书,已佚。

  • 地油根

    见《云南中草药》。为大红袍之别名,详该条。

  • 坏病

    病名。指伤寒病重证。可因治疗失当引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