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
《世医得效方》卷六方。荜拨二钱,牛乳半升。同煎减半,空腹服。治气痢,泄如蟹渤。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樟脑之别名,详该条。
详血热条。
见《药物出产辨》。为山药之处方名,详该条。
即皮肤。《灵枢·九针论》:“皮者,肺之合也。”参见皮毛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尸注,详该条。
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
病证名。①《疡医大全》卷十二:“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参见鼻衄条。②为五脏六腑绝候之一。《东医宝鉴》卷三:“胃绝五日死。”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产于朝鲜者,详人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