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伤寒六书条。
病名。即瘰疬大小不一者。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详瘰疬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因小肠有病引起的水肿,为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由于小肠热郁,水湿内停,湿热相搏,注入下焦所致。临床症状为浮肿,小腹急满。治宜清热利湿,用导赤散加减。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四方。又名紫草汤。紫草、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芍药、木通、甘草、糯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服。治痘疹血气不足,不能发出,色不红活等证。②《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紫草、芍药
出《张氏医通》卷十。即子啼。详该条。
见《证治要诀》。即恶阻。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马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即怔忡。《证治要诀》卷九:“憕忡,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心血不足,遂成憕忡,俗谓心忡脉乱是也。”详怔忡条。
见《卫生宝鉴》,指女子外阴小及阴道较狭窄。